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:“我是不是濕氣重?”這樣的疑問。長痘、腿腳沉重、肥胖、大便黏馬桶等都是“濕氣重”的表現(xiàn),那么,究竟什么是濕氣,怎么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,濕氣又是如何傷害身體引發(fā)種種不適的呢?中醫(yī)對此有明確的論述。根據(jù)濕氣的來源不同,中醫(yī)將濕氣分為內濕、外濕。外濕是指來源于人體之外自然環(huán)境的濕,內濕則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后形成的病理產物。比如喜歡吃肉的人容易產生內濕,俗話說“魚生火,肉生痰”,“痰”也是濕的一種形式,再如現(xiàn)在的酷暑時節(jié),許多人貪涼、過食冷飲,導致脾胃受傷,內濕產生。體內是否有濕氣,可狀做斷。

1、脹滿不通。
中醫(yī)講濕氣是一種有形之邪,會阻礙臟腑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,從而產生各種脹滿、阻滯不通的癥狀。若阻礙胸中,就會覺得胸口脹悶不舒;阻礙脾胃之氣,就會影響脾胃運化水谷飲食的正常功能,引起腹脹、食欲下降,甚至惡心嘔吐;濕氣停留下部,如膀胱、大腸,就會導致小腹脹滿、小便不暢、便秘等。
2、頭身困重。
“濕氣重濁”,重指沉重,也就是癥狀以圍繞身體各部位的沉重感為主,就像有的人會覺得每天頭都是昏昏沉沉的,不清醒,這就是由于濕氣內停,上犯頭腦清竅導致的。濕氣滯留于肢體關節(jié),會讓人整日感覺很疲憊,即便沒有做什么體力勞動,也會覺得腿腳關節(jié)酸重,甚至肉眼可見肢體的浮腫。
3、穢濁黏膩。
這是指濕氣重的人分泌物、排泄物常常氣味臭穢、大便不成形,或者大便質黏,粘馬桶而不容易沖掉。在女性身上也可以表現(xiàn)為帶下量多,也有人會感覺眼睛眵多。濕氣泛溢到皮膚上,就會長痤瘡粉刺,或者面部、后背愛出油等。還有的人口氣很重,也是濕濁的體現(xiàn)。
4、舌苔厚膩。
有時雖然體內有濕氣,但并沒有上述的典型癥狀,此時辨舌苔就是關鍵,舌苔往往是機體真實狀態(tài)的反應。濕邪致病的典型舌象就是舌苔厚膩,用牙刷或刮舌板去除不掉,苔質可干可濕、苔色可黃可白,有時舌邊還可以兼見齒痕,都屬于厚膩苔。